top of page

指導靈系宇宙好朋友 – 文殊菩薩

  • 作家相片: Ruby
    Ruby
  • 2024年12月27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4年12月28日


指導靈系宇宙好朋友 – 文殊菩薩

youtube朗讀版:https://youtu.be/XdBqTvKapsc


在佛教信仰中,有眾多的菩薩,每一位都有各自的專長與名號。文殊菩薩則是除了我的個人指導靈觀音以外,第一個與我接觸的菩薩,因此我和祂也有較多的互動。


文殊菩薩主掌的領域是「智慧」,在四大菩薩中被稱為「大智」,因此祂時常請我傳遞一些與人們成長並獲得智慧有關的訊息,並分享給大家,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。


在文殊菩薩曾經傳遞的許多訊息中,我認為最重要的觀念是:「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神性。」


像人們有時候會淪於過度追求宗教信仰中的神,渴望獲得神的愛護與保佑,因此創造一些紀律與教條,認為只有「做到某些行為」,才能獲得神的愛。如果沒辦法做到,就會心生恐懼。


但是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神性,其實是指「真正的神就在我們自己的心中」。我們如果能把更多的時間與精神,用於往內心探索,就能從自己心中的神性,獲得所有我們渴望得到的答案。


所有一切的追求,其實都源自我們的內心,而不必往外尋求,我想這是文殊菩薩想教導我們的,最重要的事。


此外,文殊菩薩也引導我學習如何對我所關心的人做「觀想痛苦的禪修」,這在佛教中有時被稱為「自他交換法」和「施與受」,目的是以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的慈悲心,為他人減輕痛苦。


文殊菩薩在和我第一次一起進行禪修的時候,曾經跟我說:「禪修是一條一旦開始就會持續下去的道路。」當時我還不清楚是什麼意思。


後來隨著我持續禪修,我慢慢發現,我會因為關心某個人,身體會跟著吸收到一些來自對方的痛苦能量,而禪修雖然原本的目的,是要幫助對方減輕痛苦,這也會同時讓我的身體感受到的痛苦也跟著減輕。


我原本在進行禪修之前,對於禪修是非常抗拒的,因為我總會認為,如果只是我單方面持續努力禪修,對方卻沒有任何改變,而持續處在自己的自動駕駛模式中,不斷的製造新的痛苦,那我的努力不就一點意義都沒有嗎?那我為什麼要為了不願意改變的人,付出這麼多努力呢?這樣感覺好不值得喔。


不過文殊菩薩建議我,要試著轉換思考的觀點。因此當我從「幫助他人減輕痛苦」的角度,轉換成「幫助我自己減輕痛苦」的角度之後,之後的禪修就進行的順利多了。


因此我現在也對禪修有了新的理解。只要我把努力的方向,從「對自身的愛」出發,就能有動力持續禪修,而比較不會像過去那樣,一直覺得很辛苦。而且努力照顧自己的同時,說不定還能幫助別人減輕痛苦,如果把這個當作是附加價值,對比之前的想法,就會讓我感覺禪修更有意義了。


感謝文殊菩薩給我的各種指引與協助,讓我能在禪修的道路上持續進行下去。


如果有需要更多關於個人修行、智慧成長方面的建議和指引,也可以參考「問事服務 – 有事就問宇宙好朋友」的服務說明,並填寫預約表單*,也許你會在眾多的宇宙好朋友當中,遇見充滿智慧的文殊菩薩,前來為你解答喔!


*「問事服務 – 有事就問宇宙好朋友」服務說明與預約表單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xYD1SxsERmaqVDNs8




Comentários


<聲明>

心星相櫻理想生活相談所提供之服務均為個人化建議,本所所稱之「療癒」均為非侵入性的心身舒緩方法,非正規治療及醫療行為。請各位客戶參考建議後,謹慎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。如有較嚴重的心身失調症狀,仍建議前往醫療院所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諮商師的協助。

©2022 心星相櫻 理想生活相談所 版權所有。透過 Wix.com 製作的理想網站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