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曾留意你說的話,正傳遞著怎樣的能量呢?
- Ruby
- 6月23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6月24日

youtube朗讀版:https://youtu.be/rMi_Dp76qV8
溝通與表達,是許多人都渴望學習與培養的能力。不過你知道嗎?曾經有人研究,關於表達所包含的各種元素,其重要性和影響力的差異,說出口的「文字內容」其實只佔7%,反而是「語調」和「肢體語言」更重要,分別佔38%和55%。
另外,我曾聽過一個心理師分享以下的看法:「如果你不表達情緒,你就會帶著情緒來表達。」而這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,將會對人際關係帶來完全不同的影響與發展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來看,假設今天有個人因為遇到一些事,而感覺很憤怒。如果他試著對身邊的人表達他的情緒,說了:「我覺得很憤怒,因為某件事踩到了我的地雷,讓我很不舒服。」對方聽了可以馬上提供一些安慰作為回應,也許就能讓情緒被自己和傾聽的對象接納,進而能夠釋放。
但如果他沒有認出或表達自己的情緒,而是把爆炸的情緒壓抑下來,這樣很可能在遇到其他又讓他感覺憤怒的事,當超過了壓抑能忍耐的極限,就會帶著憤怒的情緒,表達各種抱怨。除了自己的憤怒無法消除,還會波及身邊的人,或者引起更多不必要的紛爭和衝突。
不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?
因為情緒是一種能量,而這股能量如果無法在你身上自然的流動,就像憤怒如果被壓抑,這種具破壞性的情緒能量,就可能在你表達時,透過你發出的「聲音」(也就是「語調」),以及你「身上散發的能量」(也就是「肢體語言」)傳遞出來。
會有這樣的現象,是因為有些人的內心,並不允許自己表達憤怒。可能因為過去成長的過程中,師長對他的教導,都要求他不能表達憤怒,必須要乖乖的,才能被愛或者被接納,就因此形成了他內在習慣壓抑憤怒的模式。
而這樣的人,因為不曾學會如何以健康的方式,接納和表達自己的情緒,而一直壓抑或者否認,當有人發現他其實很生氣,或甚至直接跟他說:「你明明就在生氣。」他很可能會用帶著憤怒的情緒來回應說:「我才沒有。」
這就是「不表達情緒,就會帶著情緒表達」的一個例子。單看說出來的文字內容,的確是沒有生氣,但他的聲音和身上散發的能量,卻已經清楚說明了一切。
此外,關於「聲音可以傳遞情緒能量」的這件事,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經驗是,我家某天的晚餐時光,我爸又因為看不慣我的某些言行舉止,而破口大罵,頓時讓餐桌的氣氛變得很僵。
明明就只是一件很小的事,我實在不懂為什麼我爸每次都要大發雷霆,好像我是個罪大惡極的壞人。而且他的話中帶有的能量,讓我整個人都感覺很不舒服,全身不斷發抖,這樣根本沒有辦法好好吃飯,所以我就先躲到房間裡冷靜一下。
然而我在房間裡,仍然持續聽到我爸怒罵的聲音,因為他發洩憤怒的對象,在我離開後,變成轉移到我媽身上了,好像永遠都不會氣消。怒罵聲直到他吃完晚餐回房間休息,才終於結束。這時我媽才到房間叫我出來吃晚餐。
不過原本已經冷靜下來的我,吃著桌上的飯菜,居然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。而且每多吃一口,眼淚卻繼續流個不停,這讓我覺得很困惑,因為剛剛我在房間時,情緒就已經冷靜許多了,總覺得現在的眼淚,並不是我自己的情緒。
我在暫時放下碗筷思考的同時,腦中收到了一個靈感。靈感告訴我,桌上的飯菜吸收了我爸怒罵的聲音所傳遞出的憤怒能量,當我吃進這些飯菜,憤怒的能量到我身上之後開始能夠流動,就變成了透過我的眼淚來釋放了。
不過,如果我繼續一邊吃一邊哭,好像也不是辦法,這樣很難好好吃飯。媽媽如果看到了,可能也會誤以為我還在傷心難過。
這時我想起了一種很簡單的「淨化物品能量」的方法。既然飯菜可以透過話語,被注入低頻的憤怒能量,那我也可以有意識的,主動為飯菜重新注入充滿愛的高頻能量囉!
於是我對著桌上的飯菜輕聲說了幾次「我愛你,謝謝你,你很好吃」,然後再度拿起碗筷開始吃飯,我的眼淚還真的止住了呢!我也終於能夠好好享用晚餐了。
有些能量雖然肉眼看不見,像情緒就是一種看不見的能量,但我們的身體其實都能感覺得到,甚至會被身邊的物品吸收喔。
而且不同的情緒傳遞出的能量震動並不相同。那些聽起來讓人感覺很舒服的聲音,傳遞著充滿愛的能量,會讓我們很放鬆,而可以一直聽下去。
而那些聽起來很刺耳或不舒服的聲音,會讓我們想要摀住耳朵,或者遠遠逃離,甚至挑起我們心中一些同頻的負面情緒,這樣的聲音傳遞著具破壞性的能量,在某種程度上,也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影響或傷害。
那麼你是否曾經留意,自己平常在表達時,你正在以你的聲音,傳遞出怎樣的能量呢?
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帶著情緒表達,讓別人很難真正和你親近,那麼你可以先練習以健康的方式,承認並表達你的真實情緒,先接納再釋放,讓情緒能量可以自然流動,就不會繼續卡住而停留在你身上囉!
這樣你就能夠真正透過你說的話,讓說話的文字內容和你的聲音,以及身上散發的能量達成和諧一致,並一起傳遞出更多的愛的能量,就能為他人帶來更多正向的影響喔!
Comenta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