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tube朗讀版:https://youtu.be/Xjb1xRFVQnw
我最近有被問到一個問題,是關於「不擅長表達」的建議。提問的人是一個即將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,外表看起來很安靜,而我也彷彿從他身上看見了自己過去的影子。
以前我在學生時期也一直都很安靜。高中每個學期末的成績單上,由班導師加註的評語,總是出現「蕙質蘭心」、「溫良恭儉」等語詞。後來長大之後,也曾輾轉聽說高中同學對我的印象是「默默努力型」的人,看起來大家對我都沒有什麼「很常說話」或是「話很多」的印象呢。
然而我現在的工作,卻和過去很安靜的狀態有些差異,反而會更頻繁地與人接觸,也常常會需要講很多話。那麼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?
我想這可能要從我在表達受挫的經驗中,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天開始說起。那就是我的碩士論文口試的日子。
記得那是在七月盛夏,氣象局即將發布颱風警報的日子。我和另一位同一天口試的同學,都很擔心口試到底能不能順利完成,我們和口試委員們又能不能平安地回到家等等問題。
而我其實一直都很害怕上台報告。以前每學期的專題報告,我都是先寫好逐字稿,列印出來放在講桌上,要是講到一半腦袋突然一片空白的時候,還可以偷看講稿照著念。從大四到碩二,每個學期我總是以這個方法,幫助自己渡過上台報告的緊張時刻。
然而論文口試不同的地方在於,當我報告完論文的內容之後,口試委員會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提問,由於這部分我無法事先準備講稿,全看我的臨場反應,加上前面提到的,對天氣不穩定的各種擔心,也在無意識中增加了我的心理壓力。
而糟糕的是,當時我還真的因為某一題而腦袋突然就卡住了,完全回答不出來。那時真的覺得好尷尬,內心又好慌張,後來還好是提問的口試委員又接著多說了一些話,慢慢引導我說出回答的內容,才化解了當時的困境。
而畢業幾年後,我因為接受了來到眼前的機會,開始做行銷的工作,才發現這是一個很需要大量溝通的工作。除了跟同事、其他公司的合作夥伴溝通,還要跟很多不同國家的同事用英文溝通。
我很感謝當時的老闆給我這個工作機會,讓我能在自己非常不熟悉的行銷領域,跨出許多舒適圈。而溝通與表達就是其中之一。
因為我從行銷工作中發現,溝通和表達是需要很大量的練習的。透過工作中和其他同事、合作夥伴溝通,我有了更多的機會可以練習傾聽,同時練習把我想說的話傳達出去,以幫助對方理解我的想法,進而能讓所有工作都順利推動。
面對國外的同事,我一開始也因為大學期間幾乎沒有講英文,而感到生疏,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總是只能旁聽各種會議,完全不敢開口講英文。
後來我收到了一個靈感,發現這是因為我還不習慣「以嘴巴說出英文」的感覺。所以我就趁下班後,晚上在家抱著一本英文書,每天練習小聲的朗讀五到十分鐘。大約練習了一個月之後,我就比較敢在跨國會議中,試著開口講簡短的英文句子了。
除了工作中的練習機會,我還會在假日去逛街買東西的時候,找看起來很和善的店員練習聊天的能力。一開始真的很緊張,但慢慢的多試幾次之後,我發現我愈來愈能夠享受和友善的陌生人交流的時光,還可以聽到很多有趣的故事,藉此打開我的眼界。
因為這些年累積下來的大量溝通與表達的練習,我現在已經能以更輕鬆自在的態度,和更多人交流與互動了。
因此我很鼓勵大家,可以多找機會練習「說話的語感」,讓自己習慣「開口說話」,如果沒有人可以陪你練習,就自己找一些文章,用「朗讀」的方式來練習說話,這樣就不會在突然之間需要說話時,會感覺卡住而說不出口了。
而這位向我提問的社會新鮮人,在聽了我的建議之後,過幾天他跑來跟我說,自己已經開始練習跨出表達的第一步囉!他在週末外出時,有遇到隨機體驗的活動,就馬上嘗試和對方聊天,而且一次就聊了10分鐘呢!
相信他之後一定可以透過更多的練習,更熟悉如何與他人溝通與表達,也就能慢慢的擺脫對自己「不擅長表達」的既定印象囉。
如果你也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「不擅長表達」的人,我想鼓勵你多找機會練習,讓自己更習慣處在「說話的感覺」中,不管是找一個對象練習,或是自己一個人以朗讀的方式練習,都是很不錯的方法喔!
而這樣的心態,其實也能套用在其他我們以為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上面。謹記「凡事多練習,就能熟能生巧」。重點是你需要跨出第一步開始練習,慢慢的培養自己的能力,有天你也能成為很擅長某一項技能的人喔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