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個很神奇的機緣。前陣子有個第一次認識的獵頭(head hunter)跟我聯絡,本來想要介紹幾個新的工作機會給我參考,然而我們卻聊起了生活,聊起了我即將展開的整理師工作。
這時她想起了她的一位朋友和他太太,太太本身是室內設計師,同時也是收納整理師。他們彷彿拿自己的家來實驗,先是租了新房子或買了新家,依自己的想法裝修後,住了一段時間覺得不適合,就把這個房子退租或賣掉,再搬到新的房子去,重新尋找另一個家的樣子。
終於,他們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家的樣子。
也因為有這些經歷,這位室內設計師把換房七次的心得,以及為其他客戶設計的經驗,陸續寫成了著作並且出版,也就是我最近讀的《一開始就不用收 - 家的最後一次空間收納課!》和《每個家,都該有主人的樣子》這兩本書。
作者朱俞君小姐透過多次換房,慢慢的找到了自己與家人的「家的樣子」。比如說她喜歡烹飪,喜歡和家人一起在餐桌上用餐或聊天,那麼廚房和餐廳就會是他們家必備的空間。
然而有些客戶的家可能只需要小小的空間準備早餐,那麼廚房就不需要預留太大的空間,可以把這些空間用在其他用途,例如書房或是客廳。遇到喜歡運動的客戶,就將客廳規劃成可以擺放健身器材或瑜珈墊的寬敞空間。
最重要的是,你的家所有空間的規劃,需要透過了解自己的使用習慣和生活作息等等,再以此為出發點,去設計成適合你和每個家人使用的空間。
雖然這是以設計師為出發點所觀察到的心得,但我覺得這如果套用在整理師身上也很受用。我們透過訪談,去了解客戶的生活習慣以及需求,再以此為基礎,提供適合的整理方向及建議,目的都是為了創造屬於你的「家的樣子」。
有時候我們看著樣品屋或別人的家,覺得很舒適的樣子,可是當自己實際住進這樣的空間,卻可能未必如想像中的那樣舒服,原因就是這樣的家不是符合自己生活習慣的家。
因此花點時間了解自己,喜歡在家裡做些什麼,像是習慣吃完早餐再出門,或者想要有個可以靜心和閱讀的安靜角落。了解需求之後,就去規劃和創造能滿足需求的空間吧!
期待你能找到,屬於你理想的家的樣子。
Comments